防疫期间上海典型办公场所空气质量监测与数据分析

迪勤研究院 发表于 2020-2-27 17:45

2月10日开始,上海等各大中城市进入了复工模式,许多办公场所已经开始启用。在疫情严峻的形式下,加强对办公场所的卫生环境管理,切实有效防控COVID-19疫情传播,实现对办公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是每个企业和产业园区的重要任务。

座落在静安区的迪勤科技公司,办公场所面积1000m2,在办公区内安装设置了多个环境监测点,全面启用了在线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实时感知室内空气环境温度、湿度、PM2.5CO2、甲醛和TVOC等典型环境空气参数。通过智能环境监测网络平台,实现手机/计算机/大屏幕等实时数据和数据曲线展示,并实现远程环境数据服务管理。


本文以迪勤科技公司为典型办公场所测评对象,选取210~14日,即防疫期首个工作周的5个工作日的环境监测数据,重点测评分析大空间办公区、小型办公室和会议室等工作场景的环境数据。具体测试场景如下图:

防疫期间选取典型环境参数,一周测评结果如下:

1)温度

防疫期间所有办公区域没有开启空调系统,根据上图一周温度监测曲线数据,室内一周平均温度依次为:小型办公室17.7>会议室15>开敞办公室14.7℃。小型办公室温度高于其他空间约2.5℃,这主要是由于小型办公室属于办公内区,不与其他区域空气流通,通过南向外窗摄入阳光有蓄热作用。会议室处有西向外窗,在下午时温度较高。通过测评可知,防疫期间正值春季,对于开敞式办公空间,建议办公人员多加衣物保暖。

2PM2.5

如上图一周PM2.5监测数据变化曲线(其中室外PM2.5由上海环境监测站提取),室内PM2.5浓度基本小于室外环境,并随室外浓度有规律变化。测试一周期间,3个测点的PM2.5浓度均值在24~27μg/m3,认为3个办公地点PM2.5浓度一致,没有显著偏差。室外PM2.5室外计算得I/O(室内浓度与室外浓度比值)为0.68。测评期间,室内通风和净化系统没有开启,室内仅通过围护结构对室外PM2.5过滤效率约30%,防护作用有限。在雾霾天情况,引起室内PM2.5浓度升高。这对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防控不利,将加大卫生防疫难度。因此,建议在雾霾期间,办公场所设置空气净化设施,尽可能降低室内PM2.5浓度。

3CO2

上图给出了疫情期工作时间段的各监测点CO2的平均浓度没有显著差异,在480~490ppm范围,比较正常工作期开敞办公区、小型办公室、会议室的CO2平均浓度为690~750ppm。即防疫期间的CO2浓度仅为正常工作期间的64%~71%,这个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防疫期间,企业采取了人员调控,一半以上办公人员采取居家办公,对选择办公场所工作人员,也采取上下午分时上班方式,因而办公场所的人员密度显著降低,由此有效防控疫情传播的概率。

小结

通过应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平台,在办公场所设置典型传感监测仪,可以实时在线监测室内热环境、颗粒物环境和典型化学气体参数,并通过远程监测管理室内环境质量,实现办公、商场、居住、交通站厅、车厢等公共环境、居家环境的环境质量监管、室内空气污染防控,以及有效应对卫生防疫等需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