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家防疫的知识点笔记

DST2020 发表于 2020-2-20 22:32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和新冠肺炎?

        2019年末,武汉市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2019-nCoV。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新冠肺炎”,英文简称NCP。

        2、哪些人易感2019-nCoV?

人群普遍易感,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的关系,对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

        3、传播途径有哪些?

        人传人特征十分明显,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钟南山院士等多名专家相关论文数据,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直接接触,而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武汉的人接触过。在这1099名患者中,2.09%为医务工作者,43.95%为武汉居住者,26%的患者未去过武汉或接触过武汉回来的人。主要传播方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

1)飞沫传播:产生方式,咳嗽、打喷嚏或说话;实施呼吸道侵入式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

        2)接触传播:产生方式,携带病原体的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传播;人体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而引起的传播。

        3)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含有新冠病毒的飞沫核尺寸在亚微米到微米的范围,在空气中可以悬浮很久,并且在空气中湍流的推波助澜下漂移到远方达数公里距离。飞沫核中的冠状病毒有蛋白质膜壳的保护, 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保持活性。若是被人吸入体内,就有可能导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另外“粪口传播”需要进一步证实。排泄活动也可以产生气溶胶,疫者排泄物排入排污管道,可能携带病毒气流窜入邻近的卫生间内,属于另一种形式气溶胶传播途径。

        此外,对于穿有不洁的鞋子(如粘有疫者痰沫)进入室内,室内较高温度下蒸发时,病毒可能通过颗粒进入房间。

        4、相关防控措施:

        1)有效预防病原体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勤洗手、少出门、外出戴口罩。家里有幼童时,叮嘱孩子尽量不用手接触口鼻,揉眼睛等;

        2)在室外空气质量良好状况,尽量做到房间通风换气;保持卧室、客厅、卫生间等各功能房间都能有效换气。

        3)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冠状病毒对热、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一定的温度,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可灭活病毒。一般常用的消毒方式:手部(75%酒精);物体表面(84消毒液或沸腾消毒片);空气消毒(患者处置空间无人状态时使用过氧乙酸或者过氧化氢或紫外线消毒处理)。

        除家用器具清洁,也要保持衣物清洁、房间地面清洁,外出回来的外衣、鞋子尽量放到阳台通风处。发现鞋底不洁时,及时清洁消毒等。

        4)保持卫生间排水口地漏湿润卫生间内设有排污地漏,有的不止一个。卫生间有的温度高,或使用频率不高时,地漏的水封会蒸发,此时存在排污管道串气现象。简单的操作是在地漏口倒一点儿水,保持排水口地漏湿润即可。

        5. 小结

        针对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的方法已经比较完善,针对悬浮时间长、传输距离远为特征的气溶胶传播也不要谈虎色变。日前中国制冷学会"抗击新冠肺炎空调(供热)系统专家小组"发布的信息来看,带病毒的气溶胶被空气稀释后,致癌几率极低,室外空气CO2浓度低于500~550ppm是安全的;室内空气CO2浓度最好不要超过600ppm,健康人群就不会被已感染者通过气溶胶通道感染,并建议选择室内经常有效通风(大气空气质量相对较好时)、间歇开窗通风,或者开小缝隙通风。

        有良好的心态,用科学的态度来有效防护,家居防疫我们都可以做得到!


        参考文献:

        [1] 国家应急管理部培训中心出品,《新冠肺炎(NCP)防控知识课程》.

        [2] 中国制冷学会"抗击新冠肺炎空调(供热)系统专家小组,《关于近日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几点释疑和建议》.

        [3] 医学类预印本杂志medRxiv在线发布了钟南山院士等多名专家联合完成的论文,《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2019年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

分享